葛兰⾹口服液
产品类型:专利中药新药
产品名称:葛兰⾹⼜服液
⽣产企业:哈医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
批准⽂号:国药准字Z20184089
剂 型:合剂
规 格:每⽀装10ml(相当于饮⽚11g)
⽤法⽤量: 口服。⼀次20ml,⼀⽇3次,疗程3天。
包装规格:每盒装6⽀或每盒装12⽀,每箱装80盒。
临床应⽤基础
葛兰⾹⼜服液是在内蒙地区临床应⽤四⼗余年的经验⽅ “ 五根汤 ”基础上创新。“ 五根汤 ”根据⼩⼉⽣理病理特点创 制,主治⼩⼉伤风感冒、流⾏性感冒、扁桃体炎、猩红热、 ⽆名热等。临床对普通感冒、流⾏性感冒属外感风热、内有 积滞的表⾥俱实之证有明显疗效,对病毒性感染疗效尤为显著。
处⽅及功能主治
处⽅组成: 葛根 、板兰根 、北⾖根 、 芦根 、⽩茅根 、⼴藿⾹ 、红花 、⼤ 黄 。
功能主治: 清热解表,通⾥泄热。⽤于普通感冒属外感风热兼内有 积滞证,症见发热恶寒、头部胀痛、⿐塞流涕、咽红咽痛、 ⼜⼲⼜渴、腹胀便秘、⼩便黄⾚、⾆红苔薄⽩或黄、脉浮数 或滑数。
本剂组⽅及配伍特点
①升降浮沉配伍的有机结合。 葛根性主升浮以发表,⽩茅根、板兰根、北⾖根性主沉 降以清热,芦根⽢寒,不降不浮以养阴,“五根”相须为⽤, 于升寓降,于清寓泻,上下分消,表⾥兼治。⽅中选⽤⼤黄 苦寒沉降以治下,藿⾹芳⾹⾟散以治中,并搏采众⽅⽤蒙药 古⽇古⽊清肝泄热,以防⽊(肝)侮⾦(肺),各药相辅相 成,既能外解肌表之邪,又可兼顾协调表⾥,尽显本⽅表⾥ 双解之特⾊。
② 中蒙医药理论的结合。 本剂组⽅配伍中吸收了蒙医⽤药之特点,搏采中医⽤药 之精华,在解表剂中配⽤古⽇古⽊(红花),是民族地区中 蒙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,古⽇古⽊是蒙药中常⽤的清热 药,在常⽤的蒙成药中如古⽇古⽊.朱苏⽊、古⽇古⽊.朝各敦 ⼆⽅中,均以红花为君药,且都具有清热凉⾎之功。本⽅取 蒙药之长,融中医之论,是传统医学与民族医学在发展中的 ⼀种新的整合,具有很强的⽣命⼒。
注: 古⽇古⽊.朱苏⽊ 红花⼗三味丸 古⽇古⽊.朝各敦 红花七味散 《中国药物⼤辞典》收载
⼴藿⾹:使⽤⼴藿⾹芳⾹化浊、消痞除满,发散表邪, 使外感之邪从⽪⽑⽽去,《本草逢原》中讲:藿⾹⼊⼿⾜太 阴。芳⾹之⽓助脾醒胃,故能⽌呕逆,开胃进⾷。温中快 ⽓,去瘴⽓,⽌霍乱,治⼼腹痛。凡时⾏疫戾,⼭岚瘴疟, ⽤此醒脾健胃,则邪⽓⾃⽆容⽽愈矣。
⽩茅根:⽅中使⽤⽩茅根是据中医典籍《⼩品⽅》中茅 根汤记载“治瘟病有热……茅根、葛根各半开,以⽔四升,煮 取两升,稍温饮之”。可见⽩茅根配葛根可治温病热盛。
红花:《本草正》认为红花能“达痘疮⾎热难出,散斑 疹⾎滞不消”,说明红花确有治瘟毒内传⼊⾎引起痘疮斑疹之 功效。《中华本草》记载:红花常与当归、紫草、⼤青叶等 配伍⽤于清热凉⾎透疹。本⽅中红花伍板兰根、⽩茅根、北 ⾖根其清热凉⾎解毒之⼒更为强劲。
⼤黄:《中药⼤辞典》认为⼤黄能“泻热毒,破积滞。主 治时⾏热疫”。《药性论》记载:⼤黄“主寒热,主⼩⼉寒热 时疾”。《本草活疏》也记载:“⼤黄⽓味⼤苦⼤寒,性禀直 遂,故为泻伤寒,温病,热病,湿病,热结中下焦,⼆便不 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焦之要药,祛邪⽌暴,有拨乱反正之 殊功”。葛兰⾹⼜服液中使⽤⼤黄的依据正是基于上述有关⼤ 黄功能主治的认识与记载。
⽅中同时使⽤了⼤黄、红花和⽩茅根确实加⼤了荡涤胃 肠积滞及清热解毒之⼒度,并开通了邪由⼆便排除之通道。 从⽽构成了保证流⾏性感冒进程中清热解表、通腑攻下临床 疗效的重要环节。
⽤中蒙医药理论阐述适应病 症的病因、病机、治法与⽅解
本⽅所治之证乃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的表 ⾥俱实之证。因风热犯表,热郁肌腠、卫表失和故见发热、 恶风或恶寒,风热上扰则头部胀痛、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 喉肿痛、⿐塞流涕,又因素体内有积滞,复感风热之邪,外 邪引动内热,热结于内、伤津耗液故见⼜⼲⼜渴,热结下焦 则溲⾚便秘,因本证为表⾥俱实之证,故⾆红苔薄⽩或黄, 脉浮数或滑数。 治法当以清热解表、通⾥泄热为宜。⽅⽤葛根⾟凉发 表,解肌退热、⽣津⽌渴为君;辅以板兰根、北⾖根清热解 毒、凉⾎利咽;芦根⽢寒,清润肺胃,并助葛根⽣津⽌渴之 功;⽩茅根寒凉⽽味⽢,清热⽽不伤津,并可凉⾎、利尿; 以上四药共为⾂药。又以⼴藿⾹之芳⾹化浊、消痞除满;借 ⽤蒙医理论以古⽇古⽊(红花)清肝泄热、通经⽌痛;以⼤ 黄之苦寒泻下、清热解毒、推陈出新⽽共为佐使药。 通⽅以清热解表为主,通⾥泄热为辅,使外感风热由肌 表⽽解;素体蕴热从⼆便分消;中焦湿浊由藿⾹芳化。纵观 全⽅,药虽⼋味,但组⽅合理,既能解表清⾥,又可养阴⽣ 津,使清热⽆伤津之嫌,通利⽆耗阴之虞,共成清热解表、 通⾥泄热之表⾥双解之剂。
所治病种的流⾏病学资料
感冒,俗称伤风,中医 认为是感触风邪或时⾏病毒,引起肺卫功能失调,出现⿐ 塞、流涕、喷嚏、头痛、恶寒、发热、全⾝不适等主要临床 表现的⼀种外感病。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⾸位,是最常 见的⼀种。⼀年四季均可发病,以冬、春季为多,可通过含 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⽤具传播,多数为散发性,但常在 ⽓候突变时流⾏。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,⼈体对各种病毒感 染后产⽣的免疫⼒较弱且短暂,并⽆交叉免疫,同时在健康 ⼈群中有病毒携带者,故⼀个⼈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。 成⼈的感冒多数为⿐病毒引起,次为副流感病毒、呼吸 道合胞病毒、埃可病毒、柯萨奇病毒等,起病较急。初期有 咽⼲、咽痒或烧灼感,发病同时或数⼩时后,可有喷嚏、⿐ 塞、流清⽔样⿐涕,2-3天后变稠。可伴咽痛,或呼吸不畅、 声嘶、少量咳嗽等。⼀般⽆发热及全⾝症状,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。检查可见⿐腔粘膜充⾎、⽔肿、有分泌 物,咽部轻度充⾎,⽆并发症,⼀般经5-7天痊愈。细菌感染 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⽣,以溶⾎性链球菌为多见,其 次为流感嗜⾎杆菌、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,偶见⾰兰⽒阴 性杆菌。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⿐炎、咽喉炎或扁桃腺炎。当 有受凉、淋⾬、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,使全⾝或呼吸道局部 防御功能降低时,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⼊的病毒 或细菌可迅速繁殖,引起本病。其不仅与咳嗽的发⽣、发展 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,⽽且与风湿病、肾⼩球肾 炎、⼼肌炎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,对⽼幼体弱 者威胁最⼤。
中医⼀般将感冒分为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两⼤类,葛兰 ⾹⼜服液针对感冒这⼀疾病本⾝复杂多元的特点,组⽅配伍 重在清热解表、通⾥泄热,专为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的表⾥ 俱实之证⽽设,对上感、流感、腮腺炎、急性扁桃体炎等兼 有内热积滞者疗效显著。
本品与已上市的相近品种的临床应⽤概况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扩⼤,传统中医的辩证论治 正⾯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与挑战,如“感冒”这⼀普通病证,又 因体质强弱、四时⽓候、⽣活环境、邪毒轻重、受病邪深浅 等不同,所见病侯亦异。中医传统的辩证分型虽将感冒分为 风热、风寒两⼤类,也有“表实、表虚、表⾥俱实”之说,但 相对应的⽅剂单⼀,且又多为汤剂形式,服⽤不便。造成患 者依从性差并与临床实际需要的脱节。 纵观⽬前已上市的治疗“感冒”的常⽤中成药如维C强⼒ 银翘⽚、双黄连⼜服液、⾦花清感颗粒、连花清瘟胶囊、疏 风解毒胶囊、防风通圣丸等,除防风通圣丸外,均以清热解 表药为主组⽅,功能主治重在清热解表,适合于温热之邪客 于外卫表的单纯表证,专为上感、流感、急性扁桃体炎、腮 腺炎、⼄脑等初期阶段⽽设,治以⾟凉解表、清热解毒,使 病邪从表⽽解。
根椐相关资料报告及临床观察总结后发现,近年来由于 ⽣活⽔平的提⾼,导致⼤众饮⾷结构有明显的改变,中餐西 化,脂多味重等⾼热量的饮⾷更易导致⼈体胃肠道产⽣积 滞,如复感风热之邪或感寒化热后,使感冒的证型多表现为 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的表⾥俱实之证。传统⽅剂“防风通圣 散”虽专为表⾥俱实之证⽽设,但其重点在于疏风解表,清热 之功又显不⾜,葛兰⾹⼜服液处⽅针对感冒这⼀疾病本⾝复 杂多元的特点,采取中蒙医药理论优势互补,取蒙医药之 长,融中医药之论,组⽅配伍重在清热解表、通⾥泄热,专 为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的表⾥俱实之证⽽设,对上感、流 感、腮腺炎、急性扁桃体炎等兼有内热积滞者疗效显著,且 剂型科学、质量稳定可控,便于储携、更适于现代快节奏的 ⽣活⽅式。
本⽅是传统中医药学在更新发展中,与民族医药学相互 同化、吸收后的新组合,从⽽使民族地区的经⽅、验⽅,得 以进⼀步的推⼴,焕发出新的⽣命⼒。
药效学研究
临床前药效学试验结果表 明,葛兰⾹⼜服液具有显著的解热、抗炎、抑菌及抗病毒作⽤。
解热:
① 对啤酒酵母致⼤⿏体温升⾼有明显抑制作⽤,作⽤强 度和维持时间与阿斯匹林相似。
② 对三联菌苗致家兔体温升⾼有明显的抑制作⽤,⼀次 给药作⽤维持6⼩时以上,维持时间长于阿斯匹林。
抗炎:
① 对巴⾖油致⼩⿏⽿廓肿胀程度明显减轻,与对照组⽐ 较有显著差异。
② 对醋酸引起的⽑细⾎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⽤。
抑菌:
① 体外对⼄型溶⾎性链球菌、⾦黄⾊葡萄球菌、⽩⾊念 株菌和肺炎双球菌有较强抑制作⽤。
② 连续给本品三天后染菌,可明显降低上述致病菌所致 ⼩⿏的死亡数。体内抑流感杆菌的作⽤与氨苄青霉素相似, 抑肺炎克⽒菌的作⽤与庆⼤霉素相似,可提⾼抗感染能⼒。
抗病毒:选择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病毒株进⾏了体外组织 培养和体内动物试验。
① 体外试验:葛兰⾹⼜服液在体外能抑制或延缓某些与 呼吸道感染有关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⽤。
② 体内试验: 对⼩⿏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⽤。研究结果表明,葛兰⾹ ⼜服液能显著减轻流感病毒所致⼩⿏的肺炎程度。三个剂量 组动物的肺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(中、⼤剂量组P<0.01),并随 ⽤药剂量的增加,肺指数值相应减少,呈现量效相关关系。
对⿏肺内流感病毒增殖量的影响。为排除肺指数值受其 它因素的影响,因此,又⽤特异性免疫荧光法进⼀步观察⿏ 肺内复制的病毒颗粒含量,反应药物对病毒增殖的抑制程 度。研究结果表明, 葛兰⾹⼜服液三个剂量组对⼩⿏肺内流感 病毒增殖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⽤,⼤剂量组 作⽤强度与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组相近似。
临床研究
上市前经国家局批准进⾏多中⼼、随机双盲、阳性药平 ⾏对照试验。
Ⅱ期219例,试验组110例,对照组109例, Ⅲ期435例,试验组425例,对照组110例。
试验组:葛兰⾹⼜服液,⼜服,⼀次20ml,⼀⽇三次 对照组:双黄连⼜服液,⼜服,⼀次20ml,⼀⽇三次 疗程:三天
ITT分析:Ⅱ期两组疗效愈显率组间⽐较有统计学意 义,试验组明显⾼于对照组。Ⅲ期两组疗效差异⽆统计学意 义。
① 不同组合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分析: 结果表明,在改善内有积滞证的特异性症状⽅⾯,葛兰 ⾹⼜服液均优于双黄连⼜服液,尤其在改善腹胀、便秘、⼜ 渴、⼩便黄⾚四个症状上,两组的疗效差异显著。
② 各临床研究中⼼不同组合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分析: 结果表明,在内蒙古地区葛兰⾹⼜服液⽤于治疗感冒属于 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证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双黄连⼜服液, ⽽在中原地区,两者疗效差别没有内蒙古地区⼤。
③ 季节与疗效的关系分析:结果表明,葛兰⾹⼜服液从 6⽉到11⽉份,症状组合(腹胀、便秘、⼜渴、⼩便黄⾚)、 症状组合(腹胀、便秘、⼩便黄⾚)、症状组合(腹胀、便 秘)中医证候疗效逐渐增加,⽽双黄连⼜服液疗效没有这种 趋势。
④ 地域与疗效的关系分析:结果表明,地域与不同症状 组合的中医证候疗效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。该结果提⽰, 地域因素对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影响,葛兰⾹⼜服液⽤于治 疗感冒属于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证在内蒙古地区的疗效明显 优于在河南地区。
研究结果
葛兰⾹⼜服液和双黄连⼜服液治疗感冒,两组均有明显的 疗效,在改善中医证候症状⽅⾯,两组均有明显的疗效,均 可使感冒症状、体征和中医证候明显改善。不同症状组合的 中医证候、季节、地域、临床中⼼因素对疗效有明显影响。 在改善内有积滞证的特异性症状⽅⾯,葛兰⾹⼜服液均优于 双黄连⼜服液,尤其在改善腹胀、便秘、⼜渴、⼩便黄⾚四 个症状上,两组的疗效差异显著。在内蒙古地区,葛兰⾹⼜ 服液⽤于治疗感冒属于外感风热、内有积滞证的患者疗效明 显优于双黄连⼜服液,从6⽉到11⽉份,葛兰⾹⼜服液疗效明 显优于双黄连⼜服液。